虹膜 | 你是欢乐与忧伤的两面神:纪念罗宾·威廉姆斯去世一周年
文 | magasa
罗宾·威廉姆斯从小便有很高的模仿天赋,几岁时他模仿自己的祖母,逗得家里人捧腹大笑,但他在人前极为羞涩,话也不多,是中学里的戏剧表演训练让他完全脱胎换骨,成为另一种人,从此只要有威廉姆斯出现的地方,他就是全场的焦点,并且让所有人哈哈大笑。不过,性格转变的说法终究非常可疑,也许他只是成功地给自己套上了一层面具。
威廉姆斯的表演天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让人无法忽视了,他参加了戏剧学校的入学面试,和后来的「超人」克里斯托夫·里夫(Christopher Reeve)一起,成为舞台传奇约翰·豪斯曼(John Houseman)的弟子。豪斯曼也非常喜欢威廉姆斯,认为他天赋异禀,将来必成大器。威廉姆斯走的是喜剧表演的路子。在西方的戏剧体系下,喜剧演员独成一格,比如英文的「喜剧演员」(comedian),与「演员」(actor)常常并置使用,并无从属关系。喜剧演员有一套和正剧演员完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武器库存,他的谋生途径也与正剧演员有所区别。
许多喜剧演员都是多面手,能玩转各种喜剧场景,罗宾·威廉姆斯正是如此。他最早出道是说单口相声(stand-up comedy),后来进入电视界,凭借出色的肢体语言和即兴表演能力,以及他那夸张的说话语调,迅速获得认可。让威廉姆斯一炮走红的剧集《Mork & Mindy》就完全是按照他的即兴表演风格来编写与执导的。
同时期,他的单口相声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他在拍摄间歇常举办巡回相声演出,打破过各种票房记录,后来喜剧频道把他评为史上最伟大的单口相声演员第13名,和杰里·宋飞(Jerry Seinfeld)排在一起。
不过罗宾·威廉姆斯的世界级声望仍然要归功于他的电影演出,也许有人记得他最早是在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的《大力水手》里担任主演,那部影片非常失败,是奥特曼电影生涯中的重大滑铁卢。
威廉姆斯在电影世界里的最初闯荡也是喜剧,而他的角色在幽默滑稽之外总是带着一种悲怆和令人同情的感觉。巴里·莱文森1987年的《早安,越南》为威廉姆斯带来第一个奥斯卡提名。两年后,彼得·威尔的《死亡诗社》使他获得第二次提名,这部影片也成为他的重要代表作。电影史上一直有塑造伟大教师的传统,自《死亡诗社》后,所有关于伟大教师的电影,几乎都不可能绕过罗宾·威廉姆斯塑造的约翰·基丁。我们不止一次在中国的新闻里听说有老师鼓动学生跳到桌子上释放自己的天性,这无疑是在模仿威廉姆斯在这部影片中的举动。
《死亡诗社》也为威廉姆斯的演艺生涯开辟了新的分岔路径,他证明自己在逗人发笑之外,也可以扮演严肃的戏剧角色。有时候是春风化雨的长者,例如《心灵捕手》中循循善诱的心理学教授,这也使他获得该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奖;有时候他会出现在一些黑暗深邃的影片中,如《一小时快照》和《失眠》等。这证明了一个道理,一个真正伟大的喜剧演员,他必须是在洞悉人性的黑暗之后,才能驾驭幽默和喜剧,否则他的表演一定非常肤浅,流于噱头的展示。
威廉姆斯在迪士尼动画片《阿拉丁》中为精灵配音,虽然只拿了75000美元的片酬,却引领了明星从事声音表演的潮流。他后来还为《人工智能》、《快乐的大脚》等多部影片配音,他的嗓音非常具有个性,观众一听到出声就知道是他。
像在相声俱乐部的舞台上一样,威廉姆斯的许多电影角色都是在独自起舞,如《哈得逊河丘上的莫斯科》里来自俄罗斯的萨克斯吹奏者,如《死亡诗社》里激情四溢的教师,又如在《早安,越南》里美国驻越南军事电台的播音员,他独力面对着这个世界的荒诞与不公,严肃地用笑声加以化解。
「笑声工厂」的创办者、认识罗宾·威廉姆斯超过三十年的杰米·马萨达(Jamie Masada)说,罗宾永远活在他的角色里,你看不到真实的他。
那真实的罗宾是怎么样的呢?公众知道他早年有吸食可卡因和酗酒的习惯,后来戒掉,但前几年又复发了,他还受到严重忧郁症的折磨。很难说这是不是喜剧演员的职业病,他的不少同行都被爆出平时在生活里过分地严肃、压抑,甚至有各种心理疾病。远的如卓别林,近的如伍迪·艾伦、宋飞、周星驰都是如此。难道这是生活对职业的一种报复吗?
就在2013年,威廉姆斯的喜剧导师和偶像乔纳森·温特斯(Jonathan Winters)逝世,他也罹患心理疾病多年,威廉姆斯在《纽约时报》发表了怀念温特斯的文章,说「乔纳森已经摆脱了这种剧烈的痛楚。此致乔尼·温特斯,那个天使般的疯子,他的魔法棒打动了那么多的人。真是的,我会想念你的!」
罗宾,你也是!
本文首发于《财新周刊》。
文中提及的电影
1.《大力水手》(Popeye, 1980)
2.《哈得逊河丘上的莫斯科》(Moscowon the Hudson, 1984)
3.《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 1987)
4.《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 1989)
5.《阿拉丁》(Aladdin,1992)
6.《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1997)
7.《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2001)
8.《失眠》(Insomnia,2002)
9.《一小时快照》(One Hour Photo, 2002)
10.《快乐的大脚》(Happy Feet, 2006)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王家卫 | 黛德丽 | 武打 | 爆米花 | 猫咪 | 胡金铨 | 文艺 | cult | 戴锦华 | 裸戏 | 阿黛尔 | 凯恩 | 历史 | 股市 | 贾樟柯 | 邵逸夫 | 陈凯歌 | 小时代 | 西游记 | 郭敬明 | 隐形人 | 图灵 | 蔡明亮 | 美国电影 | 塔蒂 | 肖申克 | 酷儿电影 | 伟大电影 | 半年盘点 | 赵涛 | 色情电影 | 大圣访谈 | 影评人 | 体育 | 体育电影 |
合作、互推请联系:irisfilm@qq.com
编辑 | 徐寒冰
长按识别码可下载《虹膜》
《虹膜》是一份基于移动平台的电影杂志,每月出版两期,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中文世界里最具深度和创见的电影文字。苹果用户可点击上方二维码下载《虹膜》,或在苹果App Store商店中搜索「虹膜」来下载。也支持Kindle、多看和豆瓣阅读等所有主流阅读平台。